“家鄉(xiāng)味”里的牽掛與回饋
前不久,一段“爸媽給女兒寄菜用完100個真空袋”的視頻引發(fā)關注。擔心在上海的女兒因忙于工作而忽略健康飲食,家住湖南長沙的老兩口做好飯菜,用真空袋打包密封寄過去。網(wǎng)購發(fā)達的今天,味蕾之需“一鍵下單”即可滿足,為何父母還是大費周章送來“家鄉(xiāng)味”?
送來的是難忘的鄉(xiāng)味,更是難舍的牽掛。每逢節(jié)假日返程,社交平臺上總會來一場精彩的“行李箱、后備箱攝影大賽”:剛摘的時令蔬果、現(xiàn)做的特色主食、少不了的雞鴨魚肉,甚至還有預防路上堵車而準備的零食小吃……東西或許各異,相同的是滿滿當當?shù)某潭取!斑@是行李箱、后備箱的極限,不是爸媽的極限”,在父母眼里,這些是家的味道,也是另一種陪伴。在全心全意、不求回報的付出中,父母之愛汩汩涌流。面對在外奔波的孩子,父母更愿意用孩子從小熟悉的一蔬一飯,來跨越距離的阻隔,告訴他們“你回頭,我就在”。
個人、家庭的“小確幸”,映照著時代的大發(fā)展。1200多個縣級公共寄遞服務中心、超30萬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,讓父母寄包裹更加方便;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不斷完善,家里寄出的生鮮貨品能新鮮送、及時達;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、高速鐵路,讓回家路變得更好走,見證更多人“大包小包”滿載而歸……追夢路上,一份份來自父母的“禮包”,不僅暖胃暖心,也寫下時代印記。
感恩父母莫忘投桃報李,關心關愛也要有來有往。面對父母的愛心,除了心懷感激,更要以實際行動給予回應。關注父母的需求和愛好,送上小驚喜;計劃一場旅行,陪著他們多走走;常回家看看,幫助解決小修小補、智能手機使用等小事……關于愛的回饋,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4年11月12日 05 版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